依据“三个对接”,建好“省示”专业

2019-06-07 21:43:36  阅读(34228)    责任编辑:行政办

 ——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系列解读之五

今年国务院发布的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指出:“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,完善中等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,规范职业院校设置” 。

2018年,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,成功列为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建设项目。其目标是将该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、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专业点。

我校将依据“三个对接”,建好省级示范专业。

一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

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示范专业的建设,将对接四川旅游产业发展需要,立足长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、全域旅游示范县的需要,以竹文化之匠心精神为引导,建立与“旅游+”模式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,推动旅游电子商务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(竹加工方向)等专业的建设。

二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

对接行业需求,在行业、企业和骨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,构建“能力本位”专业课程体系,以培养知识、能力、素养“三位一体”的技能人才为目标,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、技能型创新人才。课程内容需对接职业标准,加强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,使毕业生具备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。

公共基础类课程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(文化素养)的培养,注重学生全面发展,满足学生文化需求的提升,主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、职业精神、职业信念、职业道德、团队协作、交流沟通、学会学习的综合能力,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、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
专业技能课的开设立足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,依据职业素养标准、行业标准、技术标准和专业岗位能力分析,完善专业课程设置。注重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,开齐开足专业核心课《旅游概论》《旅游服务心理学》《旅游情景英语》等,开设专业技能方向课《导游实务》《模拟导游》等,使学生具有完整的旅游学科知识结构,提高学生对旅游业的全面认知。

强化专业选修课程,开设《竹文化》《长宁县主要景区导游》《旅游电子商务》,拓展学生知识,以适应区域“旅游+”产业发展的需要。

三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

创新教学模式,改革教学方法。基于典型工作任务,分析企业生产(工作)任务过程,以操作技能为载体,依托校内环幕虚拟导游讲解实训室、竹文化长廊、竹工艺品展览室等校园景点和蜀南竹海、蜀南花海、七洞沟、西部竹石林、余泽鸿故居等校外实习基地,采用“情景教学”“场景教学”“项目教学”“任务教学”等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,将专业理论知识分解到专业实践中,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对接。 

(长宁职校  周训冬 尧宁洁)

转自长宁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