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合作中实施产教融合
——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系列解读之六
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(简称“职教20条”)明确提出:“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”。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、师资等资源,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,利用资本、技术、知识、设施、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,促进人力资源开发。”
长宁职校结合地方企业实情,采取多种形式实施产教融合。
第一、引企驻校。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引进西部深谷云平台,机械加工技术引进四川鑫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假日大酒店合作。这些企业,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。
第二、建立实训基地。学校以市场为导向,各专业紧贴市场需求,建立校外实训基地。学前教育专业有皇家贝贝幼儿园、西城幼儿园等;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有双星建司;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蜀南竹海、蜀南花海、金碧国际酒店等;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有东南汽车、建中汽车、南洋汽车、吉通汽车等。
第三、校企资源互用。学校各专业都有实习合作单位,学校与实习合作单位共商人才培养方案,共谋校企发展蓝图。学校定期把企业技术人员请进学校为学生讲课,将企业技术、企业文化带进课堂。学校安排学生赴厂实践实训,同时也安排了专业教师赴厂实践学习提升。
第四、开展顶岗实习工作。中职三年教学规定为“2.5+0.5”模式,即三年学习中有半年顶岗实习,明确规定实习为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,学校不得随意取消。学生在校经过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后,开展顶岗实习。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单位进行考察比选,比选的基本要求是环境优良、管理规范、经营正常、确保安全。同时争取学生实习薪酬尽量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,要求企业尽量免费提供食宿。实习时,企业要派专人负责指导学生生产,学校驻厂老师负责学生生活、安全以及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偶发事件沟通解决。学生实习满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,考核结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。
第五、发展“互联网+”模式。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规定:“适应‘互联网+职业教育’发展需求,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,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。”学校建立了相对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网,学校将通过“互联网+”模式,建立虚拟工厂,满足学生学习和实习需要。
第六、谋建产教融合型企业。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规定:“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,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‘金融+财政+土地+信用’的组合式激励,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。”学校正对接企业,希望在长宁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。
(长宁职校:王海彬、缪孝霞、温春梅)
转自长宁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