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宁职校教学改革漫谈之一—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
2018-07-16 14:15:55 阅读(35520) 责任编辑:行政办
随着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7〕95号)文件的出台,对于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:那就是中(职)企(业)本(科)贯通、中(职)企(业)高(职)衔接,中(职)企(业)融合。
一、中企本贯通班(可命名为“本科强化班”或“精英班”)的文化素养课程基本上与部颁课程中的相同,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与高考科目相同,另外可选学一门其它专业技术课程。教学内容与本科院校相应高考内容高度对接,同时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高端技术人才。
二、中企高衔接班(可命名为“强化班”、“工匠班”或“高考班”)的文化素养课程与中企本班的课程相同,但是语数英节数开设5节即可,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(约占70%左右)就行。主要是加强实训课程的比例(约50%),课程内容兼顾高考单招和技能竞赛,参加技能竞赛的选手主要从该班产生。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和高职院校单招内容对接,培养企业所需应用型项目设计人才。
三、中企融合班(可命名为“兴趣班”或“就业班”)的文化素养课程及节数与中企高衔接班相同,要求降低,允许用选修课或特长或表现来换取学分。该班的专业技术课程与本地企业高度对接,同时,学生还必须选学1门兴趣课程,实训时间约占50%左右,强化学生见习、顶岗实习等。周末的学习时间应和前面两类班级相同,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,为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赢得时间。